【专业分享】深圳市光明区首个零碳排放示范项目:源荷双控,零碳新选择

 

光明区委党校1号楼成功获批成为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第三批试点项目,标志着光明区在绿色建筑和低碳发展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。该项目通过一系列创新的节能与发电措施,展现了其在减少碳排放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。

 

节能与发电并举

项目在节能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围护结构改造,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和节能门窗,有效提升了建筑的热工性能,减少了能源损耗。同时,对机电设备进行了智能化升级,所有空调设备均替换为一级能效产品,并引入了直流灯具,进一步降低了电力消耗。

在发电方面,项目充分利用屋顶空间,安装了单晶硅和薄膜两种光伏组件,实现了建筑光伏一体化(BIPV)。这一设计不仅提高了光伏装机容量,还具备透光、遮风挡雨和隔热等多重功能。年均发电量达到约13.37万度,预计25年总发电量可达334.26万度,为建筑提供了可观的绿色能源。

碳排放管理监测体系

为了更好地管理碳排放,项目建立了碳排放管理监测体系。该体系通过设定目标值、收集分级能耗数据、形成碳排放分析报告以及第三方核查等措施,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同时,业主还积极引导员工和承租方参与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平台,鼓励低碳绿色出行,进一步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。

多项目标达成

通过改造,光明区委党校1号楼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:

  1. 碳排放大幅下降:改造后年运行碳排放为13017.33kgCO2,建筑碳排放总量下降率达到86.80%。
  2. 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降低:改造后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为3.03kgCO2/(m2·a),远低于同类建筑平均水平。
  3.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高:改造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78.99%,彰显了项目在绿色能源利用方面的优势。
  4. 建筑本体与综合节能效果显著:改造后建筑本体节能率为26.01%,建筑综合节能率为97.06%,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。

 

光明区委党校1号楼近零碳排放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,不仅为光明区乃至深圳市的绿色建筑和低碳发展树立了典范,也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。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创建时间:2024-07-24